English

新闻动态

智塑航运新生态 安全绿色共未来 —2025年中国航海日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侧记

发布时间:2025-07-17

7月12日,2025年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在海南博鳌圆满闭幕。论坛以“智塑航运新生态,安全绿色共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与金融机构等航运相关领域约300位代表参会。与会嘉宾围绕智能航运、绿色发展与航运安全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探寻新形势下全球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1.png

构建系统化智能航运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船岸协同等技术加速布局、应用,航运产业链正在经历由数据驱动的变革,智能航运新业态加速重塑全球航运格局。

聚焦数字技术对航运业形态和治理模式的深刻影响,多位嘉宾围绕智能航运标准建设、技术攻关与产业协同展开深入探讨。

标准是实践的指南。本届论坛上,多方在标准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凝聚了高度共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陈德丽提出,通过监管制度与数字技术双轮驱动,服务航运高质量发展。中国船级社副社长王宏伟以智能与绿色船舶标准体系建设为话题,结合智能航行、替代燃料、安全评估等领域规范的新实践,呼吁推动中国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作用。

在智能技术应用与路径创新方面,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应将智能技术与航运实践深度融合。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主席张宝晨表示,应构建涵盖数据融合、系统协同与标准体系的一体化智能航行生态,不断提升我国航运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初北平表示,数字化、人工智能、绿色发展已成为保障航运安全与效率的新动能。要从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等多维度,为航运业的高质量转型提供支撑。

“智能航运的标准化是推动航运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智能航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耿雄飞表示,当前多个智能航运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的发布,为智能技术在航运业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面对智能航运发展趋势,传统航运企业转型势在必行。贝仕集团首席执行官 Ian Beveridge 介绍了该集团在船员培训体系优化、数字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并指出传统船管企业需主动适应监管与市场环境。威尔森船舶管理公司副总裁 Esther 表示,传统航运企业可通过专设部门,并配合容错机制、跨界协作与人才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会嘉宾表示,当前智能航运发展不再是单点式的技术突破,而是多元系统之间构建融合机制,不断提升运行效率与效能。因此,推动智能航运纵深发展,需要凝聚多方协同、共塑智能航运新业态。

探索绿色转型具体路径

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力争国际航运业在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在国际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规则和“双碳”目标双重引导下,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船东协会秘书长张爱国在致辞中表示,绿色发展正成为行业共识,该协会正在推动政策协调、产业协作和实践推广协同发力,持续完善绿色航运生态体系。国际航运公会(ICS)副秘书长Simon Bennett 从全球视角出发,呼吁加强国际协作与政策对接,稳步推进全球航运脱碳进程。

聚焦绿色航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长远问题,与会嘉宾以技术创新、应用案例等为切口,提出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具体路径,为绿色航运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Teekay新加坡董事总经理Rohit Kapoor 表示,在航运业加速推进绿色、智能转型过程中,必须推动全球协作与标准化培训,共同应对复杂燃料应用、网络安全与新型操作风险。香港船东会(中国事务)总监冯佳培分享了香港政府和航运业在积极推进绿色港口与绿色燃料交易中心建设的经验。意大利船级社大中华及越南区运营总监范德洪围绕航运脱碳路径与替代燃料发展前景,介绍了多种船用燃料的全生命周期碳强度及经济适应性。中远海运(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泽彪以“洗舱精灵”等自主研发的设备为例,展示了绿色合规与数智管理深度融合的典型路径。叠风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介绍了风力辅助推进技术在航运绿色转型中的广阔前景。天津德威涂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继华介绍了新型防污涂层正助力行业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不断突破。

在以船舶管理与航运生态转型为主题的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监管协同、企业治理与绿色转型路径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船舶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黎晓武与上海哥仑比亚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Bernard Liew 提出,企业应主动识别政策趋势、强化合规体系,提升绿色转型的可操作性。OSM THOME创始人林顺安呼吁构建适应绿色航运需求的人才体系。希腊航运金融协会主席George Xiradakis提出,通过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可有效缓解企业减碳资金压力。

此外,在对话环节,香港海事处副处长史强,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江平,东太平洋航运(EPS)高级技术顾问、原首席运营官Anil,洲际船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勇结合监管互信机制、管理创新与技术应用,分享了在绿色转型与管理革新的融合路径方面的探索。

从绿色清洁替代燃料、风力辅助推进技术,到高性能环保涂料的应用与国际协作,这些国内外的探索与实践,为航运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论坛现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技术路线图1.0》。该路线图聚焦2030年、2050年等阶段目标,从能源可行性、减排贡献、产业链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系统性提出发展路径。

中国船级社发布的《国内水域新能源应用及船型(2025)》系统规划了内河及沿海船舶新能源技术路径,联合业界共同研发8 型内河/沿海典型新能源船型,涵盖内河及江海联运、三峡过闸等多个应用领域。

这两项重磅成果的发布,为内河及近海船舶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体系化的技术参考,也为我国内河船舶绿色转型提供了权威指导,在推动产业链脱碳和智能数字化技术创新、示范引领航运业绿色智能转型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筑牢航运安全防线

安全是航运发展的生命线。“船舶技术创新与安全治理是实现现代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孙峰在致辞中表示。

近年来,随着航运业的新趋势、新规则的出现,船舶技术和航运安全管理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航运业而言,如何兼顾安全与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在本届论坛中,与会嘉宾围绕人、船、系统整体安全管理展开了深入交流并一致认为,必须同步推进新技术应用与风险防控,确保智能化与绿色转型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科技赋能、持续提升船舶应对复杂海况的能力。

例如,在极端天气下船岸协同应急响应方面,北京全球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东认为,基于数值模拟、智能预报与航线优化融合,构建的面向极端天气的主动防控体系和智能气象导航,将为航运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与会嘉宾在演讲、经验分享中提出诸多务实建议,为航运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参考,也呼吁各方在智慧监管、国际协作和预警能力建设方面形成更高水平的联动协同机制。未来,随着“智能引领、绿色驱动、安全协同”发展路径日益清晰,我国将与世界航运界携手迈向更加开放、包容与可持续的未来。

本届论坛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中国船东协会、中远海运(青岛)有限公司、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主办,得到香港船东会、贝仕集团(中国)、大连春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洲际船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笔者获悉,从论坛方案设计到现场筹备,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连续8年承办中国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凭借自身在海事领域的优势与全链条专业服务能力,以精准统筹和高效执行,为各项议程的顺畅推进筑牢坚实保障。本届论坛议程内容充实、观点深刻、成果丰富,充分展示了行业在智能、绿色、安全三大方向上的探索成果与前瞻思考,为全球航运界搭建了高水平、深层次的对话与合作平台。

“本届论坛聚焦航运科技、产业与政策多维融合,在思想、技术与协作层面达成多项共识。期待论坛成果为推动航运强国建设与全球航运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建华表示。